2013年8月8日 星期四

悲觀的誤讀--《萬病之王》讀後

(圖片來自網路)

這是一本廣受好評的書,得獎無數,相關的評論和介紹很多。但自己閱讀這本書的經驗卻是失望的,陷入了期待過高的反差。

不容否認,這本討論人與癌症對抗的專著,確實是一本佳作,不僅扣住了癌症這個熱門議題,並詳盡敘述人類從上古開始,對癌症的想像與理解,以及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治療嘗試;呈現了人類與癌症之間的漫長對抗,並以此作為切入,見微知著,進而描繪了整個醫療史的演進。

該書最大貢獻在於挑戰了進化式的史學論述方式。對進化史觀的批判,早已是研究史學理論的老生常談,在醫療史乃至其他歷史研究的領域中,揚棄這種視當代為最進步的單線式歷史推演,早已成為共識。然而,在一般人的感受中,特別是在醫療的領域,對醫學的信任,認為我們站在醫療科技的最尖端,大概仍是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的堅持。之所以如此,大抵是出於人性的需要,不願相信自己時時曝露在滿佈無解的疾病世界中,人們總是希望任何事物都有解答,任何病症都有解藥,無法接受自己只不過是用來實驗各種假說、新技術的白老鼠。經由本書的描述,每個時代的人都用自以為最進步、最合理的方式,對癌症展開治療,然而整體而言,如同薛西弗斯的苦鬥般,註定了次次失敗的命運。

這種間接流露的絕望感,是全書最吸引我的地方,我們永遠只能面對絕望,接受我們渺小到只能任憑命運的隨意擺佈。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而人類只不過是芻狗裡較聰明的分支,反覆地進行徒勞無功的努力。

這也造成了我對這本書的不滿,因為到了後半段,似乎再度又回到了進化史觀的老路,強調隨著新的醫學發展,我們似乎已經掌握了癌症的機制和治療,雖然作者在書中或各式的訪談中,都強調對癌症醫治的未來,抱持著謹慎的樂觀,但就個人的感覺,書中的「樂觀」遠大於「謹慎」。這造成了全書的自我否定與矛盾,試想若從書中所回顧的人癌對抗史裡,任意截取一段時間,讓其中的人物研判目前抗癌的成效,一定也能說出一番謹慎樂觀的道理,但在今日看來卻是破綻百出,甚至連最基本的假設都是錯誤的。是以,我們又如何能確保未來的人們再回頭看時,不會對今日的謹慎樂觀亦給予同情的微笑?

這樣的論斷無疑已夾雜太多個人主觀在裡面了,應該已經違背作者原本的宗旨,寫一本充滿絕望的書我想大概不是作者寫作時的想法,可以從書中的支線裡看出,他努力想在這場人癌戰爭中覓得勝利的希望。然而,我實在無法如此樂觀,也許在個案上有各別的成功與失敗,但對於完全戰症癌症,人類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也或許人的才性智力時有窮盡,根本沒有抵達終點的一日。

以上,便是一個悲觀者的誤讀,而我也衷心期盼,自己的悲觀將有被證明為錯誤的一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