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

脫序的二十四秒



在對灰熊的最後時刻,Kobe無視林書豪衝上前犯規,大概成為2015年開始,NBA最重要的體話題之一,關於兩個人各自的個性,以及彼此間的互動,無需多言,事實擺在眼前,這兩人絕對不是最佳的組合。放眼過去兩人的歷史,只能說很難組隊的負負相加,依舊無法變成得正的奇蹟。

但我仍相信,球員的性格與個人能力,是球隊化學效應乃至戰績的重要指標,卻絕唯一的因素,否則就不用教練存在了。今年湖人戰績可以如此難堪,教練Byron Scott對辭其咎,甚至要負大部分的責任,這20幾秒的鬧劇,就是最好的證明。

是否該犯規?該在何時犯規?從結果的角度看,可以有很多的檢討,但在當下其實是見仁見智的判斷,教練依他的戰術思維做了決斷,就只是選擇的問題。BS真的該辭去教練一職了(他的簡稱完全表達了我對他的看法啊),不是因為輸贏,而是過程中的荒謬。

一方面當場上球員對場上有完全不同的判斷,顯示了教練團在傳達戰術上的溝通不良,當頭號球星都不了解(或刻意忽視)你的決斷,教練的存在如同虛設。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別人視你為無物還可以怪罪於對方的自傲,但若你也把自己的角色空洞化,就怨不了他人的輕視了。當Kobe暴怒衝過去犯規,並在喊暫停雙方球員退下的過程裡,沒有看到BS有任何積極甚或出聲的動作,就任憑Kobe宣洩情緒。雖然在後來的報導中,BS有表明事後有向Kobe解釋,但「事後去解釋」等於就是在事發的當下逃避作為主帥的責任,有人能想像Popovich會放任馬刺隊的任何一員在場上演出這樣的鬧劇,並在暫停時沈默嗎?

BS的隱忍可以解釋為了不想破壞團隊的和諧,然而所有人都感覺得出來,場上的氣壓已經低到不能再低的沈重,教練於此時的任何動作,不論責罵、解釋甚或道歉,皆足以轉移部分的焦點。

在那一個play當下,湖人等於已經輸掉了比賽。

試想一個職場上班族都會遇見的處境,當你執行上頭交辦的任務還要當眾被羞辱,然後上司還默不吭聲,讓一切變成是你的錯誤,將責任一股腦丟在你頭上,你還會有多少戰力?

我相信連Kobe自己也受到了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他也知道違背了教練的戰術,破壞了球隊的戰力,所以在下一個play裡,他完全配合戰術的設計,結果讓一個罰球命中率不到五成的人去執行最後一擊,在投和傳之間,Kobe理應有比是否犯規更大的選擇空間,但上個play的溝通不良,反而讓他綁手綁腳。

總之,這短短的二十多秒,顯示了湖人今年的失序,如果Byron Scott無法肩負教練的責任,就該退出位置,就算你存在的目的只是「不要讓老大不開心」,那麼也拜託專業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