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愛聽故事,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通常不出兩種,一種是虛構的奇想,一種是過去的記錄,用很粗略的分類方式,童話和歷史構成了每個人最初的閱讀世界。在那些歷史故事中,科學家的生平和科學的發明往往是其中很大的比例,對於渴望了解世界、對事事物物都充滿好奇的幼小靈魂,再也沒有什麼比這些站在站知識前緣,努力解開世上每個謎團,用創新的發明改變世界的故事來得更吸引人了。
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當我們的目光不再純真澄澈,那些純粹科學的故事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慢慢的不再吸引我們的注意,或許是真正走入「世界」之後,發現世界太大,理解到以多數人平凡的智慧很難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巨大改變,個人太渺小,專業的學科門檻讓科學成為令人昏昏欲睡的難解天書。科學家及其發現,成為與世隔絕人們與專門,只有極為特殊的例外,才能吸引人們一知半解的崇拜和注意。
總覺得近年來科學普及(popular science)的書寫,除了作為專業論文和普羅大眾之間溝通的橋樑,拉進兩者的距離外,更重要的任務是要喚起每個人心底那對知識的發明充滿興趣的孩子。
科學的故事,也如同所有的歷史故事一樣,「人」的因素往往是最吸引人的部分,雖然知識的發現是書的主體,多數讀者在閱畢一本書時,不見得都能理解那發現背後的奧秘,但卻多半會記得在那由未知到已知的歷程中,科學家和他的團隊所經過的種種。由帕波(Svante Pääbo)這位尼安德塔人基因定序研究的開拓者所親撰的《尼安德塔人:尋找失落的基因組》(Neanderthal Man: In Search of Lost Genomes)就是這樣一本以作為「人」的科學家為視角,去描述如何藉由DNA去研究消失的古人類尼安德塔人的故事。
這本書對尼安德塔人基因研究絕對有著由簡入深的專業敘述,細讀本書的科學敘述,不僅對尼安德塔人乃至對基因體及其定序這領域,有著完整的了解。但本書更吸引人的,其實是描繪作者如何投身這領域,以及最後獲得莫大成就的經過。作為一個原本可以成為醫生或投入更熱門領域的學生,因為自己的興趣而投入在當時幾乎沒什麼前景的研究領域,不斷地遭遇各種挫折與挑戰,同時也不斷地想方設法克服甚或超越這些挫折與挑戰,於起起落落之間,終於帶領整個團隊以及整個領域走向一條康莊大道;他個人的人生也隨著這過程,逐漸的完滿,找到了身心平靜的和諧。
這當然不是那種充滿勵志或新世紀氣息的書籍,學界的競爭是殘酷的,處處充滿著刀光箭影,即便可以預想結局,但在閱讀的過程中還是忍不住會提心吊膽。人們總刻板地覺得象牙塔是個較社會平和的封閉空間,卻不知在這封閉的高壓密室裡,往往搬演著比現實更為劇烈的角力。但任何一位翻閱本書的讀者,只需粗覽幾行,就可以感受那在文字之間所傳遞的熱情,不只是作者自己甚至他的團隊,而是構成學界每個人的熱情。因為有這份炙熱的情感,他們才能面對研究過程的種種打擊,才有辦法應付和他人競賽的壓力;最重要的,不會迷戀每個階段性的成功,勇敢的再往下個未知走去。是以,本書可以是科學的,也可以是以科學包裝,描繪著人們如何為理想獻身的故事。
這大概是那些科學故事,為何能吸引兒時的我們。科學永遠產生於好奇,沒有純然的熱忱是無法構成好奇心的,人能夠推進著人類全體的知識疆域,憑藉著正是這股對理想的投入與堅持;這也或許才是我們混濁的目光中所缺乏之物。
本書因為焦點放在尼安德塔人的DNA定序相關的科學和過程,書前王道還的導讀顯得十分重要,從人類學的角度對尼安德塔人的研究進行了梗概的描述,有興趣的讀書可以一讀。然而,如前面所言,即便對這些專業知識不感興趣的讀者,這本書都是值得推薦的,王道還在導讀最末寫到,「而追根究底,我們對他們(按:指尼安德塔人)的好奇,源自我們對自己的好奇。」同樣地,讀完本書,我們所理解的將不只是尼安德塔人的基因定序,而是一則關於「人」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