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只求共富貴

新葡京


「同甘共苦」當然是人際交往之間最理想的狀態,但既然名之為「最理想」,就代表著大概是很難達成的傳說。事實上,我也不覺得「同甘共苦」必然是好友情的保證,因為一旦甘苦與共,表示著彼此必然經歷一系列漫長的奮鬥,建立了所謂的「革命情感」,然而連結的深厚並不能等同於情感的好壞,又是太過複雜的糾葛反倒稀釋友誼的純粹,最親近的人有時反而最遙遠。

「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只是君子,或許好的友情本該如此,不曾於生命離開,卻又不用綁死於生活的嚴苛現實,才是人與人之間最合適的距離。當然,要維持這樣完美的距離是困難,又是另一個難題了。

反過來講,在友情的世界裡,如果在甘苦之間,即在「共患難」和「共富貴」之間只能二選一的話,何者比較好呢?

如果年輕時問我,我可能會毫不考慮的選下「共患難」,不能「共苦」算得上什麼朋友?怎麼能叫做兄弟?但多了一點人生閱歷之後,我的想法徹底改觀,能「共富貴」才是真正的友情,那種在低潮時的扶植,或許反而只是受情緒左右虛偽的假象。

「共患難」之所以可怕,一是自怨自艾的容易成癮,以及人對自己處境出於主觀的判斷。所以有時所「共」者非真正的「患難」,而是心底無止盡的扭曲和黑暗,那是永遠不會有盡頭的訴說,對方所企求你扮演的不是一同渡過某個困苦階段的夥伴,甚或不是給予建言和引導的心理醫生,而是容量無限的垃圾桶,能夠任他傾訴與其說煩惱倒不如說是無限膨脹的自我。所以你從來不會是和他對等的存在,對你的問候只是虛假的開場,從來不曾認真放在心上,哪怕你的處境比對方淒慘得多,最終還是只能成為容納苦水的工具,因為宇宙的中心永遠是他而不是你。

比起這種主觀心態上「共患難」,真實的「共患難」或許反而更糟,先者或許還可出於憐憫之心,暫時忍耐,但後者卻是血淋淋的迎頭痛擊,無處可逃。人生得意和失意最大的差別之一,在於人際關係的廣度,對於敗者而言,友人的選項便十分有限,如果再考慮願意給予溫暖的條件,與其說是「選擇」和你「共患難」,倒不如說在「不得不」的情況下只能與你共患難。當他有機會能成與人「共富貴」時,在選擇變多,特別是那些因「富貴」所獲得或付出的友誼變多的情況下,即便你還在對方心中保有一席之地,但濃度必然被稀釋,最好的情況,你可能是眾多「共富貴」的朋友之一;至於最糟的情形,我想就無需多言了。

這樣的論斷好像只把人的本性皆視為病態,或者把情感都當成算計,人生所遇者當然不只如此,但確實有這樣的現實存在。至少我還蠻常遇到類似的情形,作為一常被歸類在「共患難」特質的人,也不知是喜是憂。

無論如何,有缺憾才會有珍惜的存在,人生事事物物的重量,皆是在反覆獲得和失去之後才得到定位。我不怨恨那些在富貴之時逐漸遠去的朋友,我的個性不能說全無責任,更重要的,現實本來就考驗著每個人,把每個人的選擇都當作針對自己,無疑又是另一種自我膨脹的病態。

只想說,在「共患難」時,希望作兄弟的我曾多少帶給你些溫暖;當你要面對人生「共富貴」的此刻,做朋友的祝福你一切都好,但也就是朋友而已了。

至於那些在生命中禍福與共相依、不離不棄的人們,其實早就沒什麼「共富貴」與否的問題了,因為你們就是我這惡醜宭迫人生唯一的「富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