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是半開玩笑的話,但也間接突顯出了本書的兩項優點,優點之一是研究上的,如緒論所謂,過去對東臺灣開發的討論,經常偏重日人和漢人的貢獻,忽略了當地住民阿美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本書並特別使用了「勞動力」的概念,一方面阿美族勞動力的挹注,是促使東臺灣開發的關鍵,無論漢人或日人在東臺灣的種種成就,多半以此為基礎。另一方面,勞動力從部落內部釋出,受國家等外來者的支配,造成了部落內部的改變,原本自給自足、各自分工的部落,當勞動力流出後出現了失衡的現象,以勞動力換取賃金更帶來價值觀的全面改變。第二項優點則是作者以阿美族人的身份,兼有局內人和研究者主客觀的雙重視角,讓他能以更全面的方式去看待這個課題,在資料有限的情況下,梳理大量的文件,進行了大量的口訪,立體而有深度的呈現;此外,紙背下作者對部落的熱情與關懷,也潛藏在這紥實的研究下,隱隱躍動著。
本書是作者的碩論改編,不含緒論、結論在內,共分為三章。第二章〈阿美族的傳部部落社會與勞動力〉,以口述訪談和民族誌等資料,詳盡勾勒了阿美族傳統部落的樣貌,以及構成其基礎的勞動力運作;既是歷史也是文化的回顧。他以「分工」與「合作」所構成的勞動互助團體,詮釋傳統部落內的勞動力運作;並分析了不同年齡階段,阿美族男女兩性在勞動分配上的不同原則。第三章〈國家力量的介入與阿美族役使政策〉討論了日本統治時期阿美族部落勞動力,在國家機器的控制與推動下,漸次釋出。這段既屬於制度史也屬於開發史的描述,再加上大量的口述訪談後,呈現了難得的下層觀點;在生硬制度條文下,增添了少見的人的溫度。第四章〈勞動力釋出對阿美族社會文化的影響〉則敘述了在國家統治下,阿美族人的辛苦與無奈,他們為了能和國家機器共處,肩負了許多艱苦的工程,不單承受了肉體的苦痛,同時也對原來的生活型態及其背後的文化傳統,造成嚴重的衝擊,特別是貨幣經濟,完全破壞了部落的既有秩序。作者也於最後提出了另一面的看法,除了明顯的負面影響外,是否有造成帶來正面的「殖民遺產」?可惜此處作者無法深論,卻仍提供讀者進一步思索的可能。在最後的結論中,除總結全書內容外,並特別點出「在東臺灣開發史中,阿美人並不是拿來佐證漢人、日本人移民開墾的無知異類,而是相當重要的『殊勳者』」,亦可見全書的研究旨趣。
本書無疑是一本論點明確、論證詳實的學術力作,可稱讚之處甚多,可待讀者閱讀後自行體會。在文末特別需要一提的,該書所研究的勞動力釋出及其影響,離現今並不遙遠,類似的情形在日本統治之後,仍以各種變形不斷的延續下去,也因此本書的研究具有跨時空的普遍意義,甚或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即便非原住民族群也都可能面對類似的難題和挑戰,在閱讀本書,這或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另一面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