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不老」的雙重虛構--柳原漢雅,《林中秘族》
(本文已刊登於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部落格)
出生於夏威夷的日裔作家柳原漢雅,於2013年出版了《林中秘族》一書,這本書蘊釀了近十年的處女作,一出版即獲得各方的好評與重視,在這本近五百頁的小說中,柳原無論在技巧、內容等各層面都展現出蓬勃野心和純熟的佈局,用虛構、隱喻的方式勾勒出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
本書利用了對體例的雙重虛構,描述了一位被控犯下性侵男童的諾貝爾獎得主的一生。第一重自然是回憶錄的虛構,本書設定為主角被控判刑於獄中寫給友人的回憶錄,在長期助手兼友人的協助編輯下,整理問世。本書以回憶錄的自述口吻推展開來,不時還會加入編輯者的註解。前半涉及了這位虛擬傳主的童年生活和學院生活,觸及了童年和弟弟兩人相依為命的生活,個性迥異的兩人,時而衝突,更多的時候卻又互相吸引、扶持;以及求學時期在醫學院時,實驗室生涯的死板官僚氣息與乏善可陳的生活,尤其和主持實驗室教授之間那戲劇性的晚餐,都成為了後來故事開展的線索,是主角性格形成的暗示又或者是主角試圖擺脫的象徵。
第二重虛構也是全書最核心的民族誌的虛構,書中主角在科學上最大的發現,是透過一次前往太平洋島嶼的田野調查中,於島上人民的祭典中,發現了島上人民異常的長壽是受到島上海龜肉成份的影響,會抑制人體細胞的分裂,進而提供「永生」的機會。這讓他得到諾貝爾獎的發現,皆來自他在伊伏伊伏島的考察。於是書中後半就留下他大量於田野的觀察和紀錄。他在島上所發現的種種既有暗示亦有明喻,他在島上發現了永生的秘方,同時也啟蒙他對「青春」的迷戀;而島上後來被文明所帶來的破壞,也正映照著他逐漸面對自我年老衰敗。這些看似各自無關的線索,最後交織在一起,成為最後令人無法直視的結局。
他用他自己的方法,實踐了不老;在試圖保留那叢林部落的同時,卻又再度陷入外來者那霸道的蠻橫。最終,他亦如同那些在林中迷失的夢遊者一樣,生活於在半夢半醒之中,在隱喻的層次上,不曾走出那叢林,永遠失落在叢林所象徵黑暗裡,消失於人間。
本書用很特別的方式,攤陳了它的結局,或有待讀者自行體會。本書在層層的技法和構思下,試圖表達的主題,則是一則試圖逃離的故事,主角不斷逃離自己覺得格格不入的一切,由開始到結束,而逃離所追尋的目的,其實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歸屬,只能在欲望和熱愛之中,然而無論何者內裡皆充滿著暴力與黑暗。
也因此,雖為虛構,也如同所有的回憶錄和民族誌,這本小說所努力要捕捉的只是人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