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從〈Make You Feel My Love〉談起,那永遠是音樂人的Dylan



(本文已刊登在立場新聞

When the rain is blowing in your face,

And the whole world is on your case,

I could offer you a warm embrace

To make you feel my love.

When the evening shadows and the stars appear,

And there is no one there to dry your tears,

I could hold you for a million years

To make you feel my love.

I know you haven't made your mind up yet,

But I will never do you wrong.

I've known it from the moment that we met,

No doubt in my mind where you belong.

I'd go hungry; I'd go black and blue,

I'd go crawling down the avenue.

No, there's nothing that I wouldn't do

To make you feel my love.

The storms are raging on the rolling sea

And on the highway of regret.

The winds of change are blowing wild and free,

You ain't seen nothing like me yet.

I could make you happy, 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

Nothing that I wouldn't do.

Go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for you,

To make you feel my love

To make you feel my love

2008年初出啼聲的Adele,發表了那以年齡為名稱的首張專輯《19》,外表看似平凡的她,以渾厚豐富的歌聲,迅速勾起了世人的注意,無論在口碑或銷售,都取得不錯的成績。專輯共發行四首單曲,雖不像日後第二張《21》那般耀眼奪目,幾乎首首強攻排行榜,但散發著質樸和煦的溫度,不慍不火,結實的擊中聽者的內心。

歌詞是專輯的最後一首單曲〈Make You Feel My Love〉,雖然最後發行,卻是後勁最強的一首,08年問世時成績並不突出,可是被許多場合和節目所使用,反覆盤據排行榜,在2010-2011一度衝上排行榜前四名,兩年後的佳績,說明這看似平淡的歌曲,潛藏的韻味和魅力。事實上,這首翻唱曲還是因為經紀人的熱愛,介紹給Adele,才獲得錄製,會有後來那麼好的成績,大概也出乎Adele本人和製作團隊的意外吧。

從歌詞來看,這就是一首單純的情歌,曲調憂傷,沒有太多艱澀的想像,用詞亦不難,約莫中學生的英文能力就可以理解。年輕甚或還帶有些素人味道的Adele,賦與了這首歌初嚐戀愛滋味的苦澀,如同MV的場景,在陰鬱灰暗的城市裡,她困坐在房間的落地窗前,哀傷滿佈臉龐,眼角還有淚的殘骸;床旁鐘上凌晨四點的數字,標示著這將是無眠的夜晚。她反覆看著手機那不知是否該發送的簡訊或該撥打的電話,無所適從地起身遊走於房間,向窗上高樓的倒影,低唱著這不會得到回應的付出,無法傳達的愛。

然而,Adele歌聲裡那成熟細膩的質感,成功捕捉了這歌表面之下更深層的惆悵,不單只是青春的強說愁語,而是暮年回首時那莫可奈何的愁緒和感嘆。透過Adele的詮釋,豐富了歌曲的層次,她的歌聲在原有的詞曲裡,構築不同時間層裡的交錯,層層交疊出人生各階段的憂愁百態。也因此,Adele版本的〈Make You Feel My Love〉,能有那麼強的後勢,成為她的代表作之一,也幾乎成為這首歌曲的定版,或許就不那麼意外了。

〈Make You Feel My Love〉有許多翻唱的版本,1997年甫出版沒多久,資深音樂人"Piano Man" Billy Joel就立刻翻唱,他加入了原曲所未有的鼓擊和鍵盤聲響,搭配著他歌聲,給予了正向、激昂的情緒。鄉村音樂界的天王Garth Brooks,則於隔年貢獻了另一版本,他大致依據了原有的編曲,從中發掘出那在鄉村音樂常見的主題和情緒。除了兩個於排行榜獲得不錯成績的版本,包括Bryan Ferry、Neil Diamond、Ronan Keating、Kelly Clarkson……等十數位老中青跨世代的音樂人,有些依據著原唱的基調,有些則依循著Adele的路向,加入自己人生和音樂的性格和歷練,唱出各自不同的樂音。

會有那麼多的版本,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原曲和原唱版本實在太吸引人,即便這首歌在當時並未發行單曲,默默待在專輯裡不搶眼的位置,卻還是遮掩不出那獨特的魅力。

歌曲來自專輯《Time Out of Mind》,詞曲和演唱都是近日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激起沸沸揚揚議論的Bob Dylan。

對許多新一代的年輕聽者來說〈Make You Feel My Love〉,大概是他們最接近Dylan音樂世界的一次,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第一次那麼深入大眾流行文化之中,即便得奬的是村上春樹也都無法如此。

對於Bob Dylan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否合適,相關的論辯甚多,但大體有一共識,那就是他同詩一般,有著奇詭繁複意象和象徵、獨特韻腳、面對當下社會進行針砭的歌詞,已經是過去的事,屬於青年Dylan,而非21世紀前後的Dylan,更不是那1980年代生活於Reagan主政時期的中年Dylan。

立基於近代學科建制的諾貝爾獎,有著不頒給死者的規則,2011年醫學獎得主Ralph Steinman是唯一例外,但也肇因於意外。很不幸也很殘忍,這次的文學獎,所頒給的,是那已然逝去的Dylan。

Bob Dylan創作的文學價值無庸置疑,甚至不用引經據典,援引希羅史詩或中國詩詞的誦唱傳統,同樣引用流行文化的創作即可,1995年好萊塢電影《Dangerous Minds》,劇中飾演臨時教師的Michelle Pfeiffer,面對一群來自底層、被體制所放棄的中學生時,便利用Bob Dylan的名曲〈Mr. Tambourine Man〉引領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從Dylan到Dylan Thomas,體會詞、體會詩,再到進一步以創作詩去回應著現實。一部電影當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權威,但也表達了青年Dylan創作的文學特質,是被大眾普遍接受的想法。

然而,歌詞和詩的創作,還是有條若隱若現的區隔在那,歌詞最終是從音樂整體出發的考量,一首平庸的詞,或許不能滿足詩的美感或意象境界,依舊仍完成一首動人的歌。1980年代以後,Dylan的創作裡沒有任何一首文字有達到他顛峰時水準,難以稱之為詩,但無礙他創作好音樂的能力。尤其在1997《Time Out of Mind》開始,即將步入六十的Dylan,重新回歸那草根民謠的原點,帶著洞悉人生起落的滄桑眼神,在世人早已不期不待時,於新世紀交出一張張的專輯,有的翻唱、有的創作,皆是美好。

再回到〈Make You Feel My Love〉的例子,沒有人會覺得這詞近詩,當時也引起了批論家的責難,然而一旦和旋律結合立刻,即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Dylan文字創作,不是以字句自身存在為目的,而是以音樂的完滿為核心旨趣。無需死忠樂迷,只要任何稍稍認真聆聽過他作品的人(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用〈Make You Feel My Love〉實驗看看),再回頭看他的歌詞,我相信多數人都無法用純粹朗讀的方式,去唸誦歌詞,總是會在過程中,忍不住吟唱了起來,因為他的文字和音樂咬合度那麼的緊密。他就是那麼完美的音樂人!

對理解晚年Dylan來說,諾貝爾獎或許太沈重,更重要的,可能一點意義也沒有,大部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已不被世人記憶,Dylan和他的音樂卻會不斷被傳唱。Bob Dylan終究生存在音樂世界的人,不用去開展文學的多元,更無需去定義文學的樣貌。他是徹頭徹底的音樂人,雖時有起落,如所有凡人般,但仍堅持在那歌唱。已過從心之年的他,甚至不用在音樂創作中去完成、求索什麼,只要一如往常,去唱出他覺得好的歌曲。

對追隨他的你我而言,這也是我們唯一的盼望和期待,遠勝過諾貝爾錦上添花的桂冠,至於出不出席頒奬,就更是無關緊要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