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奶昔大哥的野望:麥當勞叔叔玩不起的《速食遊戲》


(本文已刊登在TheNewsLens關鍵評論

「速食」(fast food)絕對是美國給全球帶來最重要的影響,「快速」強勢地改變了各地的飲食文化,形塑出一種商業模式,即便有著無數的爭議和非難,甚至有「慢食」運動作為反抗,速食仍舊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我們已無法想像一個沒有速食的世界。全球最大的速食業者麥當勞(McDonald's)是始作俑者之一,是推動速食餐飲「功」不可沒的推手,麥當勞那金色的M字標記和小丑造型的吉祥物麥當勞叔叔,已是各大都會或城鎮的必備地景,也是文化上的重要象徵符號。

正因為麥當勞無所不在的影響力,由麥可.基頓(Michael Keaton)主演,描述麥當勞誕生的電影《速食遊戲》(The Founder),不免帶著油膩的香氣,讓人好奇不已。但同時這個題材也讓人擔憂,會不會是一部乏味的歷史教材?更糟糕的,一部膚淺而平淡的歌功頌德片?走進電影院前的你多慮了,在編寫過威尼斯影展金獅獎作品《力挽狂瀾》(The Wrestler)的著名編劇羅伯.西格(Robert D. Siegel),與長於真人真事改編,拍過《心靈投手》(The Rookie)、《圍城13天:阿拉莫戰役》(The Alamo)、《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大夢想家》(Saving Mr. Banks)的導演約翰.李.漢考克(John Lee Hancock),兩人的合作下,讓這部片子跳脫俗套,成為近年來難得的佳作。

本片可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基調,電影前半描述鬱鬱不得志的主人翁雷.克洛克(Ray Kroc)和麥當勞兄弟的相遇,Ray Kroc是位一心想要成功的推銷員,投資、經營過無數的產品,挨家挨戶的推銷,但沒有一件能獲得青睞,他相信堅持能有回報,也相信自己的眼光。在推銷奶昔機的偶然機會裡,他遇到了經營快餐店的麥當勞兄弟,在路上長期奔走,吃過無數傳統快餐店的主角,在兄弟倆詳細的導覽和介紹下,立刻被兄弟所研發出來的快速流程和適合家庭的環境深深吸引,認為這樣的模式未來的發展無可限量。

他憑著口才和誠意,以崇高的夢想和願景打動了兩兄弟,讓他以加盟者的身份合夥,開立自己的分店,千辛萬苦,終於完成了第一間店面,步上軌道。在這一階段,電影描繪的欣欣向榮的氛圍和今日新創公司(startup)不無不同,每個人都尋找著既有限制下的破口,努力研發、打拼製造,不論是主角或麥當勞兄弟,都勇於嘗試,無懼挑戰,在每次的失敗中汲取教訓,親力親為,打造通往夢想之路。

影片後半呈現出另一種氣氛,隨著主角成功地鼓吹加盟、大舉拓店,他和麥當勞兄弟間的關係日趨緊張,雙方摩擦日增,主導權的拔河反覆在電話線的兩端進行著,受限於合約的主角,一開始處於劣勢,人們對他的吹捧無法換成實質的獲益,剛起步的帝國只是華而不實的空殼,銀行貸款的壓力即將戳破美夢,雷打造的加盟系統似乎注定失敗,麥當勞兄弟帶著風涼的諄諄規勸,似乎才是正途。

我們這些身處在未來的觀眾們早就知道結局如何,他從新創的餐飲業加盟者,變成托拉斯式的大企業老闆,和麥當勞兄弟之間天秤一夕逆轉,流露出主角真實的本性。雷與其說是一位孜孜矻矻的研發者,其實更接近食物鏈中試圖霸佔頂端的掠食者。電影的主調變調,成為電影《華爾街》(Wall Street)那種充滿貪婪、血腥的企業競合,主角雷從不得志的失意男子,變成了高喊「貪婪是善」(Greed, 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 is good.)的高登.蓋柯(Gordon Gekko,麥克.道格拉斯飾演)。

不幸的是,現實裡沒有中途良心發現的查理.辛(Charlie Sheen),站在麥當勞兄弟這邊了。

能將兩端截然不同的故事調性完美結合,顯示編導的功力,兩端之間的過渡那麼的平滑柔順,沒有任何突兀,再加上麥可.基頓從容遊走於正邪之間的精湛演技,每個觀眾都像片中麥當勞兄弟一樣於不知不覺中發現已走了另一世界。

本片應該分成兩個層面理解,一是商業公司的發展,這則上世紀中葉的故事,無一不切合成當前新創公司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研發者苦心開發、思考出來的產品,在無法擴大市場的情況下,除非甘於小眾。一旦要擴大利基和規模,往往必須另聘(或另闢)專業的經理團隊,乃至投身大企業之間進行結盟併合。一腳由單純的開發踏入了商業的戰爭,從只需在意產品的好壞效能,進入了爾虞我詐、倚強凌弱的金錢遊戲中,無論輸贏,終將不復原本的面目。

另一角度則是歷史,本片對麥當勞早期歷史的詮釋,其實是美國商業史的另一種訴說,片子開始的時代背景為1950年代,戰後的美國,洋溢著勝利、樂觀的前景,那是福特主義(Fordism)和凱因斯主義(Keynesianism)當道的年代,工業化和標準化的大量生產,促進大量的消費,如片中麥當勞兄弟所言,他們所研發出來的快速供應,正是效法福特的車床的概念。同時戰後新秩序的重新洗版,依循舊式土地生產的舊富豪們,在觀念上已經無法在壟斷富有階級,人人都有一夕致富的機會。

這樣的「美國夢」隨著時間漸漸改變,新的財團和企業形成新的凝固體,麥當勞兄弟那種「自給自足」的思維,終將無法持續。本片巧妙地結束在主角雷對時任州長的雷根(Ronald Reagan)會面的準備上,暗示了即將來臨自由放任、唯利視圖的雷根經濟學時代。

無論何者,從小我或大我的角度,對我們所身處的時刻,似乎都是值得深思的寓言了。
最後,本片也揭露了「速食」的本質,在品味餐飲和商業傾銷之間,似乎更接近後者。新的便利和生活型態,也瓦解了餐飲業悠久的傳統和美德,強調速效、強調獲利的邏輯,結果就是我們只能吃到「快速」和「利潤」,再也吃不到食物。那網羅是如此的巨大,難以逃脫,最終我們每個人也或許亦如同片中麥當勞兄弟一樣,硬吞下那以慘敗所包裝的勝利假像,任人宰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